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四章核心技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几天,赵东明接受了山本严明的邀请,跟他一起去喝了一次酒,打了一次球。

    山本严明也正式提出,要跟赵东明合作,赵东明当然表示没问题了。当然,这种大集团的合作,不是一句两名话就能最后决定下来的。

    按照山本严明的意思,山口组在日本掌握的企业里,有不少拥有最新的科技。这些,现在的中国还完全达不到。所以,他希望能在这方面合作。

    赵东明对这个生意倒是表现出极大兴趣,虽然他知道,最后肯定不能合作。否则,自己对得起五爷的托付,不但不能完成他老人家的嘱托,还跟敌人合作。

    只不过,单从生意的角度来说,山本提出来的,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的。可是,有一点赵东明很不爽,那就是核心技术仍然由他们掌握。

    也就是说,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合作模式,中国能产汽车了,可是发动机是人家的,中国能制造电脑了,可是cpu是人家的很多很多,只因为,我们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企业为之吃了许多亏,交了许多学费。没有直接使用dvd核心技术挣钱,仅仅是组装和营销,但国内dvd厂商每年30多亿的专利费超过了中国前10家dvd厂商的年利润之和;英特尔凭借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仅仅在竞争价格之上在中国市场额外收取的不合理收入就高达57亿,远远超过另前10大it厂商年利润之和;微软在中国每年通过打盗版获取的收入都达近20亿,远超过中国前10大软件公司年利润之和。

    这也是当年为什么中国要推动evd技术。要发展“中国芯”要在政府采购中明确提出软件100%国产化,要有自己的3g制式td-scdma。

    这么多年了,中国现在在很多关键领域内的技术都不差,甚至比一些国外企业还要先进。但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单单靠技术吃饭而是靠标准吃饭。光技术好不行,还得需要标准的支撑,产业的支撑。

    在山本严明提出这个合作之前,赵东明并没想过那么多,可是当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大家一研究,在把那些以前看过的资料一综合。赵东明现在心里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其实,企业发展到现在,赵东明自己都感觉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

    如果不突破,有可能在这几年里,甚至未来十年里,凭借他们打下这个好的基础,都可以很风光。可是,看不到前途的路,怎么走都是迷茫的。

    这段时间,赵东明开始不断的开会,请了不少人进行公司以后发展探讨。因为,一个公司要保持活力,就要不断有新的目标,就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策略。

    这次,他就是要为公司定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当时思考过的问题。以前他们的投资,一般随意性很大,以后将会改变这一现状。

    有了这几大板块的良好基础,赵东明有信心,秦风集团完全可以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根据世界公认的一个商业理念头,那就是“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

    其实现在想一想,现在自己一直在干的是三流企业,就算干得再大也是三流企业。以后要涉足其他行业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原来是要给别人分的。

    在全世界的1。6万项国际标准中,99。8%是由外国机构制定的,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目前中国it业面临dvd产品码相机遭遇巨额专利费的沉重压力,面临了3g牌照和国际公司的强势公关外国企业挥舞知识产权大棒步步紧逼。

    在小会议室里,王浩、老板、肖震、卢飞龙,还有最近已经被任命为九洲总经理的雷麦。肖震仍然分管着九洲,只不过一般情况下,不再插手普通买卖上的事情了。

    自从山本严明提出合作,赵东明他们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虽然定下了目标,但是要去做却很难。

    想想,几十年了,不是没人去做,去想。可是,一直都没有成功过。外国的一些科技本来就领先,而他们也从来没停止过,就拿英特尔公司,每年在研发上的投资,对中国的公司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

    而人家是赚全世界的钱,才能有如此雄厚的财力进行研究,再开发,再卖,再研究的循环路线。

    中国倒是不缺少人才,可是如此庞大的资金,在各个领域里,就连国家一直以来都无可奈何。

    肖震再次地摇头苦笑道:“如果要在国内说,我们的公司不论是规模还是其他方面,都算是一流的了。但是放到世界来说,呵呵。”他没有说,但是大家都明白。

    赵东明道:“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敢不敢做,如果你现在都不去想,那么永远没有机会,记得我跟你们说过的吗,没有吃,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更不会体会成功。”

    说完,赵东明出了口气,再次提道:“其实,现在我们国家还有我们国内的企业,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都在为民族企业的强大而奋斗着。包括轿车在内的民族工业产品的强大,99%中国人都会从中受益,三十年前,许多中国百姓都希望有电视、冰箱等家电,那时购买彩电是许多人追求的梦想,但在80年代,人们购买一台彩电是很费劲的,要节衣缩食。有的还要借一点钱才能买一台彩电,国家对彩电销售还实行管制,到了后来,就是90年代初,长虹厂不顾国家朋电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同时添加了多条生产线,年产量首先突破百万台大关,同时宣布降低长虹彩电的售价,这在当时是违背行政法规的,是需要勇气的。后来长虹厂彩电的年产量又不断的突破200、300、400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