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国色天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其实他自己也知道,他之所以被贬丞相多半也有武惠妃的功劳,她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已经韶华不在,李隆基又是个随蝶而幸的薄情郎,他日圣宠不在她的下场只怕不会比王皇后好多少,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只要寿王能当上太子她后半生荣华富贵基本就定了,可是在寿王的前面还有十几个哥哥,不论是礼制、德行、能力还是文治武功哪一样都轮不上他。

    李瑁的性子随他的养父李宪,是个逍遥闲王,这种人怎么能托付社稷。皇帝问他可否废太子而立李瑁时他用晋献公骊姬之乱让皇帝打消了这个主意,没有举荐李瑁做太子,此事就此作罢。

    也许皇帝跟她谈起过这件事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被她知晓坏她好事的就是自己,然后她便怀恨在心,说不定已经跟李林甫勾结起来了。

    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最终咳嗽了起来,他就像是个老农,大唐就像是他精心侍弄的庄家,结果家里出了一群败家子,他只能眼看着他们将家业一点点败光了。

    神禾原,神禾原,那一禾九穗的神禾真的存在吗?

    窗外太阳西斜,路上马铃叮当,今夜笙歌又起,明日晌午吃啥。

    他哈哈大笑起来,以李宰相之文采说不定还以为他刚才的一时儿戏之做是某种他不知道的诗格。

    “什么事九郎觉得如此好笑?”还未见人先闻其声,他的老妻声音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动听,可是在他的眼中她依旧是那个在洛阳牡丹花海中拿着花锄的妙龄少女。

    神龙三年,他赶赴洛阳应试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他就跟那些曲江院杏花林中的年轻进士一样在洛阳牡丹园中被岳父看中,然后邀约他去家**赏牡丹。

    后因有贵客忽然到访,岳父就让他先自己一个人逛逛,在花园一角他便遇到了她。她当时正在给花园中的花除草,为了防止将衣服弄脏穿着一身麻衣,他当时还以为她是花匠的女儿,便和她攀谈起来,他隐隐知道进士及第后会有许多人家挑女婿的,便状似无意得打听起她家娘子的事情,结果她却笑得前仰后合,直到岳父来了他才知道这个花娘就是他刚才打听的娘子。

    神龙四年夏天,他奉旨巡使岭南,就便省亲,她就跟着他一起回去了,当时的洛阳比现在的长安还繁华,可是她一个官家小姐却安心在岭南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布衣荆钗为他持家养母,武则天朝告密之风盛行,但他干不来这种窥人阴私的事情,回了洛阳之后他仍然还是校书郎,在集贤院度过了神龙政变,后来听说太子李隆基要组建幕府,便前去应试。

    从东宫的时候他与姚崇就意见不合,开元四年秋天他最终惹恼了宰相,他以任期届满为由辞官回了岭南,可能一辈子都回不了官场了,可是她还是跟着回家,帮他送养老母,陪着他度过了丧母之痛,跟他一起守孝三年。

    岭南多山,大庾岭路烂险要,每次经过他都提醒吊胆,生怕她坐的马车不慎跌入山谷之中,她不是家中独女,可是远离家乡肯定很苦,要是能将路修好了她回洛阳探望父母也方便,而且还能造福一方百姓,当时的广州已经是海上大商港,来自天竺、倭国、琉球、拂菻、大食、昆仑的象牙、香料、珊瑚、琥珀、绿盐、安息香等贵重物品很难运出去,于是他凭借着在中央任职时留下的关系禀报了陛下开凿梅关道,依着长安洛阳城中道路的样子,务必将路修得又直又宽才好。在修路期间他患上了瘴疠,也是她请了郎中帮他看的病,岭南万山重叠,森林茂盛,虫媒猖獗,而他的身体自出生时就不是很好,郎中也不敢给他下猛药,只让他多喝凉茶调养。

    取金银花、罗汉果、淡竹叶、甘草等草药煎熬,三碗水煮成一碗,每日两次一次一碗,瘴疠果然不日而愈,又加上凉茶有清热败火的作用,他便经常服用,今日他又没上朝,她将凉茶端上来干什么?

    “宜娘,你又熬什么了?”张九龄仔细闻了闻,好像不是凉茶的苦味,反倒是猪骨和赤小豆的香味。

    “我看你一个人在屋里生闷气,知道又是为了朝中那些小人心烦,就给你熬了碗靓汤,清热退火的,快喝了吧。”

    洛阳人好喝汤,岭南人也一样,只是洛阳是因为干燥,而岭南是因为湿热,和提前衰老的张九龄相比戚宜芬仍然满头黑丝,唯有眼角皱纹显出她已不再年轻。

    她没有穿绸,只是一副市井妇人的打扮,双手粗糙如同黑柴一般,可是她的发髻上却带着一朵端庄雍容的蓝牡丹。

    曲江院里的娘子们斗花,比的就是谁带的花名贵稀奇,为的是吸引别人艳羡的目光,但她们却不知整个长安最名贵的牡丹其实都种在修政坊。

    窦德妃也喜欢牡丹,李隆基算是个孝顺儿子,他喜好搜集各种珍禽异兽,开元四年去河南道巡查时他就为了捉鸟差点踩踏农民的良田,后被倪若水谏言才作罢。

    母亲既然喜欢牡丹,做儿子的怎么能不满足?可是牡丹极易惹来虫害,名贵牡丹放在靖陵又容易被偷,所以珍稀的牡丹并不种在芙蓉园,每年都是皇帝要到芙蓉园时才从院中移栽过去,如果能存活就继续种,死了再从修政坊补充,给德妃的牡丹则是每年上坟时从园中剪下放在坟头。

    一般的牡丹都为红色、白色、紫色、粉色,可是蓝牡丹却是极少见的,倘若戴出去必定艳惊京城,然而这株蓝牡丹却深藏在这寂寂无人的庭院中,只让一人欣赏。

    官宦人家讲究食不言,二人又是老夫老妻,更不会如年轻人一般甜言蜜语,等张九龄喝完了汤,宜娘就问他还要不要再喝一碗,张九龄摇了摇头。

    “你这碗汤还缺点火候啊,应该再熬一会儿。”张丞相笑嘻嘻得说“这手艺要是在岭南可是嫁不出去的。”

    岭南女子出嫁之前必须得学会如何煲一手好靓汤、凉茶,不然是会被婆婆嫌弃的。

    “在洛阳时也不见你送什么像样的聘礼,你倒嫌弃起我了。”戚宜芬没好气得挖了张九龄一眼,将那个瓷碗给收走了“烂仔贪食,当心肚痛。”

    戚宜芬最后一句话是用岭南话说的,可惜她的洛阳口音太重,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张九龄又笑了起来。

    她又在说他当年喝了生水得了瘴疠拉肚子拉得走不动路的事了。

    “宜娘,你后悔嫁给我吗?”

    在她步出这间简陋的茅舍前,张九龄忽然问她,同是宰相,李林甫住在寸土寸金的平康坊,家中奴婢成群,而他的窗外只有自隋末就荒废的禅院古寺,屋外的道路更是屎尿横流臭不可闻。

    作为家有薄田的官宦子弟,他其实可以不用住那么差的房子,但是他是大唐的宰相,他必须以身作则,让底下的人都养成廉政之风。

    “儿子都那么大了,说这些干什么。”戚宜芬一万个没好气“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你就打算在家里窝着?”

    对了,今日是上巳,是一年之中女人们难得可以自由畅玩的节日,不过现在都快响暮鼓了,这时出去是不是太迟了?

    张九龄站起身:“走吧,让翠姑把你煲的汤带上,咱们去子谦家吃晚饭。”

    子谦是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皐的字,当年张九龄圣眷犹在的时候李隆基让张九皐做了殿中监,赐宅长乐坊,距离左教坊宜春院不远,坊中还有不少擅酿糯米甜酒的酒家,今天他们夫妻二人就在他家住了。

    “不请自来非礼也,九郎今日是打算当一次不速之客了?”宜娘挑眉,调笑着问。

    “难得休息,今日也让老夫也当一次风流宰相吧。”张九龄一边笑着一边走到几案边,将他的诗筒从一堆写废了的奏表中找了出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