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藏兵纳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把诗筒还给我。”杜子美向周诚伸手,周诚上下打量了这个瘦高个一番,将诗筒还给了他。

    “你考了两次都没考上?为什么?”

    杜子美一听周诚的问题脸色顿时一变。

    “关你何事。”说完杜子美就想拂袖而去,却被周诚拦住了。

    “周御史,你们如若有事相谈能不能先让我们走啊。”王守善向周诚所要公验,那张纸补办起来很麻烦,不然他早就动手抢了。

    “杜子美,你的公验呢?”周诚没有理会王守善,直接向杜子美索要公验。

    “你是何人?凭什么我要拿公验给你看。”

    周诚叹了口气,只得将自己的笏囊再次拿出来。

    和玊玉不同,杜子美拿到笏和笏囊后不仅掂量了下重量还比划了一下长短,最终在确认无误后才将笏还给周诚,然后将自己的公验拿了出来,递给了周诚。

    “真是多管闲事。”王守善撇了撇嘴低声说“御史个个都这么讨人厌么。”

    “你的解状过期了,这是开元二十三年的,你是凭这张解状报名的?”

    “科举报名时间是十一月,那个时候解状还没过期。”杜子美面无表情得讽刺着“乡贡的公验能用一年,周御史该不会不知道吧。”

    乡贡多来自私学或者自学成材者,而每年应举的生徒不止是他们,还包括国子监、太学、郡、县公学的学生。国子监自然不说,那是三品以上公卿子孙就读的地方,虽然平民也可以就读,不过那束修却不是“普通平民”可以承受得了的。

    郡、县的公学也是这样,县学的束修要东帛一筐,酒一壶两斗,脯一案,五只鸡鸭鹅等家禽,州学更贵,郡学再加,普通寒门子弟连饭都快吃不起了那里有钱来上学?在成为乡贡之前成了丁的读书汉还要赋税服徭役,只有成了“士”之后他们才不用再服徭役甚至兵役。

    成丁既指满二十一岁,以前兵役法规定成丁要服役到六十一岁,可以说是终生都要服兵役,唐树敌太多征战不断,能活到六十一岁的老兵实在是少数,又加上分功不均,得了伤病又得不到治疗,成丁开始逃亡,府兵制瓦解最终才改为募兵制。

    说是募兵,一旦打起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仗来谁敢不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天是一年中最闲的农闲时节,这个时候从军的男儿会冒着大雪在折冲校尉的带领下练武,要科举的学子则会在仲冬时节报名参加乡试,乡试考试合格后州县的长吏将摆酒庆祝授予解状,送乡贡到尚书省应试。

    一般考试是在正月举行,赶着在第一波秧苗种下前出成绩,开元二十四年前一直是吏部员外郎负责主持考试,设立棘围后则改为礼部侍郎主持,考试未合格也不用泄气,可以请愿就近入学来年继续考,有的生源家乡远在岭南,如果要重新开解状的话就太耗时了,而解状也不像过所一样可以在新到的地方更换,所以一般解状的有效期是一年,长的可以达到三年。

    乡贡报名时必须带上家牒,也就是所谓的族谱,上面必须写上籍贯、祖上三代姓名信息,凡科举者必为良家且不可有劣迹在身。

    杜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现在河南道巩县居住,开元二十三年得乡贡解状,但是当周诚看到杜子美解状上祖辈姓名时,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不禁抬头看了这个读书汉一眼,然后将他的解状背在了身后。

    “你祖父杜审言可是那个与张易之兄弟交好,流放到峰州,后来又召回担当修文馆直学士,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

    一听到张易之这个名字,王守善跟玊玉立刻瞪大了眼睛又将杜子美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除了瘦高之外他没任何过人之处,他祖父是怎么跟张易之兄弟交上朋友的?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长安和洛阳想不记得你祖父名字的读书人可没几个啊,你拿着这样的解状去科举……”

    即便科举是公正的,他日杜子美的仕途也是困难重重,因为他的祖父恃才傲物在东西两京得罪了很多人,而且还和那位女皇有关。

    告密虽然有效,却被仕人所不齿,更何况在她的宽纵政策下还出了个后突厥汗国。

    原本在太宗时东突厥已经臣服,尊太宗为天可汗,然而等休养生息了三十年后他们又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后突厥汗国臣属于唐但贵族却一心想着复国,他们和唐打打和和,和和打打,就像跗骨之蛆一样甩不掉。

    开元二十三年,突厥引兵东侵契丹,回纥杀凉州都督王君阻断丝绸之路后奔突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