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回(1)单皮鼓风力不济, 铸军刀欲速难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真的找不着北。

    好几十天了,对于大部队能用的家伙,他并没有打成一件真正像样的。所打的刀,不是崩口,就是卷刃。弄不好,都能折断。这当然是跟三横带来的蘸码刀比。要是跟一般的镰刀菜刀、割地的大搧刀比,那是强了百倍。一方面,众铁匠也算开了眼,见到世上还有这么精湛的技术。另方面,打的刀用于两军阵,还差得太远了。

    怎么回事呢?三横想了两个原因。其一,这种刀是夹钢的。什么叫夹钢?就是外面两层是软铁,中间夹入一层硬钢。那么硬钢砍杀,无坚不摧。软铁做骨,兵刃不脆,打斗中不会拆断。这叫收火。收火刀是理想的兵刃,成本还低。要知道,大规模量产,单件成本是件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要把软铁硬钢锻在一起不分你我,必须有高温炉才行。在华山,有一得天独厚的风洞,穿透整个一座山峰。迎风面是大喇叭口,出风口甚小。加上华山的风又大,所以送的风力很强,根本不用人工鼓气。铁匠营可不一样了,送风用的是牛皮风匣。这牛皮匣只在一合之间送风。一开之时进气而无风。所以效率太低,又十分费力。而且皮匣又小,话说真做大了,一个人就用不动了。故而风气远不跟趟。三横曾试着把另外炉口的皮匣拿过来,几只一块用。一连加到四只,这就是八个人的活儿了。还是不行,四只皮匣,锣齐鼓不齐,风总送不到一块。火力还是跟不上,夹钢就夹不好。

    其二呢,是军刀要蘸两次火。刚打出来的刀是软的。中间夹的硬钢与外层的软铁基本没区别。非得将刀再烧红了,然后猛地插入凉水之中,让刀迅速冷却,刀才能硬。这道工序叫蘸火,也有叫沾水或使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这是钢铁神奇的地方。烧红速冷,越是好钢,蘸完火越硬。而铁则蘸不上火,意思是烧得再红,冷得再快,跟没蘸一样,还是软的。铁匠师傅的手艺,不仅在把刀剪马掌打出来。更难的是夹钢收火与蘸水。收火收的不好,钢与铁不能煅在一起,会有夹层。蘸水蘸不好,不是软而不锐,就是脆而崩刃。这第一次沾火后,还要再把刀加热,然后蘸码,现在话叫热处理,碳氮共渗。这样一来,五尺多长的刀,需要小六尺的炉口。当时铁匠营的炉子,只有两尺半长。就这样,风还跟不上呢。

    书中暗表,那时大宋也好,西夏辽金也罢,乃至整个世界,炼铁煅钢,全是这路皮匣。也有叫皮鼓的。现代人都知道,铁器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居功至伟,是怎么说也不过分。但由于风力不济,冶铁术自出现以来,数千年停滞不前。这可不是铁匠营一家的难题。只是西夏辽金皆以武立国,打造刀枪,一个炉口可以数十人鼓风。但宋朝不一样,三横他们办不到。数年过后,三横真的打出了蘸码刀,被大将杨再兴误称为“扎麻刀”,使得岳飞大破金兵,全仗风箱的发明改进。所以风箱对宋金之战,大功厥伟。对全世界的贡献,其意义当不在中原四大发明之下,这当然是后话了。

    回过头来说话,因为上述两个原因,铁匠营的刀老是打不好。当然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钢料也不行。那时宋朝盐铁专卖。什么叫盐铁专卖?就是吃的盐,打工具的铁料,由国家统一调拨。有一句话,叫‘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其实,铁匠营民用的所有铁料,都不是好铁。虽然可以用反复锻打来提高铁料质量,可这么一来,单件成本就蹭蹭地上去了。这件事眼下虽不急,但以后终究要处理。否则,给岳家军打武器,也就是一句空话。但是眼下,单件军刀还没影儿呐,大家伙儿,尤其是三横,心中甭提多急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