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40.第740章 富翁与穷鬼的战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填平了一个又一个矿坑。

    战争不仅仅带来这点苦难,为了供养几十万旷工还有在前线的几十万吴军,对于粮食的掠夺,吴三桂军也是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八九月份,夏粮开始收割的季节,一向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楚地吴三桂辖区,却是闹起了前所未有的饥荒,连不少地主都不得不抛荒,带着仅有的那点细软举家而逃,为了支应战争,湖广的经济开始陷入崩溃。

    可相反的,同样是支撑战争,宋青书所辖的江南却几乎没有感觉。

    老百姓的确是对战争所带来的困苦一点儿都感受不到,甚至战争还给不少人带来了发财的机会与新的工作岗位。

    清晨,自倭国而来,足足几十船的硫磺又是在船铃抵达了松江港口,立刻有成群的码头工人兴奋的爬船去,将这些搬运下来,装在四轮或者六轮的运货马车,驱赶着分散向松江,常熟等地密密麻麻的工坊。

    拿到政府订单的新兴小工业主拿到货后,又是紧锣密鼓的带领着雇佣工人将这些硫磺,来自东南亚的土硝矿,台湾发来的木炭碾压碎,合成火药,算是黑火药,也够危险的了,为了保证工人安全生产,这些小工坊主还拿出了足够的薪水刺激生产,几个州府的人力再次为之一紧,不过下层市民的腰包又是跟着鼓了一鼓。

    倭人如何辛苦开采硫磺,宋青书管不到了,总之付了银子,每天到鄱阳湖前线的火药用不完的用。

    同样,不止火药产业,无数商船带着来自东南亚的稻米汇聚松江,杭州,最后走水运到了明军的餐桌,六天以前,台南阿里山活蹦乱跳的山鸡被一刀刀的剁了脑袋,拔毛放血,最后扔进大锅里熬住熟,放入各种调料,生产的香喷喷的。

    如今竹筒罐头已经因为太过笨重而被淘汰了,冶炼技术的发展,如今都用了铝皮罐头,生产车间,穿着白棉袍,戴着口罩的工人趁热放入铝皮罐头,再经过一次加温消毒,旋即用盖子密封起来,空气热胀冷缩之下,密封的罐头形成了缺氧环境,遏制了细菌的滋生,这样的罐头能保存一年多。

    同样生产炮弹的工坊,生产绳子,木板,索具的工坊等等相关产业,都跟着红火了起来,下层工人腰包里有了钱,花销也不再那么拮据,市面的成衣,来自东南亚的糖,水果,果脯,蜜饯,点心等各个行业同样跟着沾光起来。

    最后这些相关产业的业主再通过税收,将财富反哺到国家手,继续投入订单,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了。

    当然,这也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复制的,靠着是宋青书的横行霸道,几乎独霸了广袤的东南亚,而且还在印度开辟了巨大的市场,有着低廉的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支撑,否则换个人,这一套还真玩不转。

    所谓的工业化,并不一定是技术更新换代的多么神,当工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那么是工业化的开始。

    随着宋青书不着急战争的延续,鄱阳湖之战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血血腥厮杀,波澜不惊度过了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

    东南大营,第三方面军,沉重的大车带着箱子停在了军团驻地的广场,勤务人员带着撬棍前撬开箱子,立马一件又一件厚实的棉衣露了出来,面还带着点精美的绣花,然而,正在操练的明军几个师将士,眼睛连斜几下都没有,宋青书一年发四次衣服,战时又增加几次,这已经是发放的第三次了,如今又不能把多余的衣服寄回家,发衣服对他们来说,都有点麻木了。

    倒是食堂开饭的铃声对于这些阿兵哥还有点吸引力,一到午,叮叮当当的铃声响起,一大群饿疯了的明军立马蜂蛹着冲进才修好的食堂,不一会,有人兴奋的叫嚷出来。

    “竹笋猪肉!今天终于不用吃鱼了!”

    一提鱼罐头,甚至都有明军干呕起来。

    然而,相于吃鱼都吃吐了的明军,今仅一湖之隔,对面的吴军军营,却又是一副景象。

    别说棉衣,不少吴军连单衣都配不起,寒冷之下,只能缩在营帐,别说操练,出来趟厕所都少见,这种情况下吴军将士也根本不敢操练。

    “这群少爷兵!”

    趴在巡逻刺探的小船,看着对面明军巡逻兵掏出怀里的罐头着白米饭,狠狠咽着口水的吴军只能酸溜溜的羡慕着。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