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说电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近看了许多推荐电影的帖子,也时常去豆瓣网时光网浏览关于电影或评论或感受性的文字,不禁心中也升起了一种冲动,想要来记录一下这些年来,自己对电影的观看史。不记得从哪里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论调,大致的意思是说,爱电影的人大致可以分作三类,第一类观众注重电影的视听效果,精致的画面,震撼的场景,在乎的是最直观的享受。第二类观众看重的是电影对自己直接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能让自己笑或者哭出来的片子便好了,这是一种稍高层次的感受。而第三类的便是真正观赏电影的人了,他们不仅仅感受着电影的画面,对白,背景音乐,摄影技巧,灯光效果,还体会电影的主题,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这种论调虽然显得有些笼统片面,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姑且认同,以这种论调来延伸的话,可以看出,第一类观众喜欢的电影大致是科幻片、动作片等;而第二类观众喜欢的是典型的喜剧与悲剧;第三类的就非文艺片莫属了。

    如若以这种论调来衡量,我大概是很难被定位了,非要方枘圆凿的话,我也许是混迹在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的边缘人物吧。因为相对于其他类型片,偏巧隶属于第一类的影片接触的少,除过动作片,严格来说是香港的动作片,看过的还是很多,以电影发生时间轴来划分,不论是明末前清刀光剑影的武侠片;还是后清民国时期赤手空拳的功夫片;抑或是后现代枪林弹雨的枪战片。都是屡见不鲜的,而武侠片中的宝藏、名兵器、绝世武功;功夫片中的拳脚、打擂台、民族精神;枪战片中的追车、光膀子、边缘人物。这些经典的意象或是标签都是中国观众心中不变的烙印了。

    说到第二类,其实我是有一些异议的,因为悲剧喜剧包括正剧本是作为电影的性质来划分的,而有别于那些以风格来划分的类型片,他们之间是有相交或是包融的。但不排除一些电影的拍摄目的仅仅是停留在搞笑与催泪的层次上,所以,在我看来,广义上的喜剧与悲剧就是形容这些电影。说起喜剧,第一时间浮出脑海的仍然是香港电影,或许对我们这个年纪人来说,香港电影在我们的内心中留下的痕迹实在太深了。剖开记忆,我会发现许氏兄弟最佳拍档系列片,黄百鸣开心鬼系列,洪金宝五福星系列,以及不得不提到的周星驰电影,它们给了我生命里太多的欢笑与快乐。而近几年的国产喜剧片的效果却是每况愈下,已经沦落为恶俗网络文化的附属品了,这让我不得不无限怀念周星驰,于是又从尘封的过往里翻出周星星的电影,一遍遍的观看。除过香港喜剧片,比较喜欢的还有好莱坞影星金凯瑞的喜剧电影,他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荒诞搞怪的行事风格,像极了周星驰。认识金凯瑞的时间不长,记得早段时间,我们寝室一哥们疯狂的下载金凯瑞的电影,一起观看,我不由的打趣说,在周星驰不出片的岁月里,只有靠西方周星驰的电影解馋了。虽然在艺术上,他们之间没有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但在我心中,周星驰是无可替代的。至于悲剧,大抵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亲情,或友情爱情,生离死别,不离不弃,肝肠寸断,感人肺腑。

    说到文艺片,我想说的其实是挺多的,却不知从何说起,他们好像是远处的一颗颗钻石,当你注意到他时,随意采撷一朵便觉光芒耀眼,而不注意时,就只会当作是一点火苗,若隐若现,随时都会熄灭。好像中国的电影,人人都看的到的是如今不成器的商业片,殊不知,中国的某些文艺片也曾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商业片像流星,它以强势的光芒闪现在我们眼前,却悄无声音的陨落在天空的边缘,而文艺片却是恒星,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闪烁着光芒,从不熄灭。

    比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这部在中国电影历史上荣获最大殊荣的片子,许多人只记得陈凯歌笑话一般的无极,却不知道霸王别姬曾经在戛纳电影节上摘得金棕榈大奖。霸王别姬以一对京剧师兄弟的感情为主线,穿插了上个世纪中国一段段特定历史时期的动荡与风云,慢慢展开故事。我们都深深沉醉在程蝶衣的一颦一笑里,沉醉在他从一而终的一片情里,沉醉在他不疯魔不成活的戏魂里。沉醉在他那一句不能缺一天一个时辰说好的一辈子里。这部电影,每一个人物,每一场戏份,都能给人或多或少的感触,以及试听上的震撼。小赖子的自杀,袁四爷被处死时迈着的台步;文化大革命中师兄弟的反目,段小楼被逼指证程蝶衣;蝶衣最终自杀在戏里。这些人物都曾在历史风云里为理想反抗,争取,顺从,妥协。最终却只是沦为历史的陪葬品,或许正如一句话说的——每个人都只是历史的人质。比如张艺谋的活着,这部在国内未能上映的伟大的电影。同霸王别姬一样,这部电影同样是以一个小人物为主线,加以一段段历史调剂来呈现。活着这部电影,无论是从电影本身来讲,抑或是原著,都流露出一股强烈的苍凉和无助的感觉,主人公福贵少年时放荡不羁,沉迷赌博,在几十年的生活里,却被渐渐的磨平,到最终似乎只剩下了一具活着的躯壳。好像原著作者说的一样“如果活着非要代表着什么意义,那么它最大的意义,便是活着本身。”或者是本片这看似消极的主题,或者是电影中有着对文化大革命小心翼翼的讽刺,这部电影与大银幕失之交臂,而大家看到的,只是张导后来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如姜文的鬼子来了,同样作为一部未能在国内公映的片子,触及到中国人灵魂的部分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的尾声时期,西北地区,鬼子与在殖民区的村民“和平”共处八年之久的局面,终于被地下工作者送来的两名俘虏打破了,村民淳朴而愚昧,在与鬼子的周璇里,一步一步的让步与妥协,终于引来全村被屠杀的惨烈结局,劫后余生的主人公只得采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