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读书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记得去年12月份的时候,在一个朋友的19岁的生日聚会上,大家都喝高了。随后,一个朋友借着酒醉,一个一个的开始分析席间所有人的性格及以后的出息。说到我时,我只是抿着嘴笑,看似无心的等待着他的高谈阔论。没想到他最后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在他的心中,我是一个内敛的人,并十分肯定的说,我一定看过不少的书。

    从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心中琢磨,我到底看了多少的书呢?由于我从来没有写读书札记的习惯,也不曾把读过的书罗列成书单。通常读完一本书,余香在心间飘荡过几日后,便渐渐的忘却了。记得的,能够挖掘出当时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的方佛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今天提笔来记录时,才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相比喜欢阅读的朋友来说,我读书算比较晚了。直到初中快结束的那段时间里,我才看了生平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闲书——幻城。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的优美,看到了超越时空的想象,整本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让人独愿沉沁其中的忧伤。初三冲刺的那段日子里,下过晚自习后,在老师为我们初三学子开绿灯学习的时间里,我醉倒在这本书中。醉倒在屹立于炼泅石的海岸,面对大海的卡索,听着雪鸟破空悲鸣,心中无比的惆怅之中;醉倒在似乎永远是春末夏初,永远有夕阳般的暖色光芒缓缓穿行和婆婆慈祥的目光照耀的雪雾森林之中。我忘记了题海里的挣扎和折磨,忘记了升学的重要性,放下了书本,一心在幻化的雪城里沉沦。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郭敬明,那个总是唤自己为孩子的小四,后来我又陆续的看了他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以及散文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我很感激在自己的十五十六岁的时候看了他的这些书,特别是那本散文集,书中写尽了青春间情绪的无常,莫名的忧伤。让我产生了无限的共鸣,而那优美的文字,像一剂良药,帖在了我青春的伤口上。但当现在的我再次回头重新拾起那些忧伤的文字时,却觉得那些莫名的感伤有些无病呻吟的嫌疑,也许是自己早已没有了那时的思绪,不愿再去回首,下意识里便产生了这些过河拆桥的想法。

    同是80后作家,如果说从小四的文字里我看到了青春的感伤,那么韩寒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满是叛逆与偏执。韩寒的作品中,我看过的第一部,同样是他的成名作三重门,记得那是读高一的时候看的,我无法说出,当时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主人公林雨翔的经历,与自己身边的同学如出一辙,而他的思想与叛逆又和自己是那么的相似,我甚至也曾想过逃离,逃离那个在教育制度下形成的三重门。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班上有一群人狂热的迷恋上了韩寒式的叛逆与愤青。一起交流着看书的心得,讨论着韩寒的思想以及教育制度的弊端。把通稿2003中韩寒对教育制度的谩骂与反思转嫁于自己的愤恨,把自己的堕落看成是一种觉醒。可是到今天,我已经无法分清,这到底是青春期的一种大众性的叛逆,还是为自己的堕落的一种开脱。

    或许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不至于太狭隘,以免总是耿耿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或许是这两位新晋的作家让我彻底的爱上了文学。从接触他们的文字之后,我开始频繁的接触其他书籍。在学校读书时,由于条件限制,除只涉猎于读者、青年文摘等一些容易弄到手的杂志或报纸外,也还读过几本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路遥文集和一本太平天国下。

    路遥文集是我在一个书店看到的,因为是盗版,卖的甚是便宜,于是没多想便买下了。至于路遥其人,那时候我并不认识甚至并没有听说过。只觉得其名字取自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名句,应该不是什么浪得虚名的三流作家。但在看过路遥文集之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住了,被路遥其人其文深深的感动了。路遥一生致力于他所热爱的土地,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农村的儿女,反应上个世纪农村与城市的根本区别。这部文集中,几乎每一篇作品都会让我深思和感动,在困难的日子里那个为读书而受苦受累受内心里的自卑而折磨的高中生;姐姐中那段从一开始便注定悲剧却纯真淡淡无怨无悔的爱;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那个一生中最高兴的事竟是那一年大年三十为老婆孩子多称到了几斤肉的父亲。而其中,尤为让我感慨深刻的作品人生更是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在60年代那种大环境下,城市交叉地带的尴尬境地,农民出身的知识青年高加林,他渴望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渴望融入相对高端的城市生活之中。但骨子里的那种小农意识与城市人口的小市民意识的无法融合,以及那时候那种不通人情愚昧的时代政策,导致高加林在爱情面前迷失,在人生里彷徨。最终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红土地时,才如梦方醒。只是他已永远失去了那一段美好的爱情。而我也懂得了,虽然表面上,我们的人生与世界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但隐隐中,却始终被时代的某些东西牵扯和左右着,就好像风筝永远也离不开线。

    至于太平天国,描写的内容自然是太平天国中那群可爱的儿女们,太平天国分为上下两本,由于机缘不巧合,我只看到了下部。所以只见证了太平天国从兴盛走向灭亡的过程,但那批太平天国的儿女们确实感动了我,义王石达开的才华,以及他日后孤军奋战兵败大渡河的壮烈;英王陈玉成对天国的鞠躬尽瘁最终慷慨就义,干王洪仁轩运筹帷幄的智谋以及大改革的新思想。至于忠王李秀成在天国灭亡后自述变节的一举,书中作了重新的刻画,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